你相信嗎?《洛克人》的誕生,是從製作人打電動打到流血開始的。

1987年某天,日本卡普空公司裡。
一群人正在忙著紅白機的電玩遊戲《洛克人》(Rockman、Megaman)的開發工作。
但製作人——「洛克人之父」北村玲,卻一直在打電動。
《洛克人》在90年代風靡全世界,但誕生之前,沒人知道這會是一款怎麼樣的遊戲。
其他員工只是覺得「怎麼製作人一直都在打電動,沒在認真工作?」
結果才發現,北村打到手都破皮流血了。
原來他是透過「打電動」的方式分析其他家作品,
像是
《超級瑪利歐兄弟》的操作手感、
《惡魔城》中的怪物出現頻率、
《魔界村》的難易度等等,
雖然北村完全不懂程式設計,但他卻用「類比」(手寫在紙上)的方式做了各種筆記,
連程式設計師松島信行都驚嘆:
「北村玲的手稿筆記中的分析結果,可以直接用在遊戲中,甚至都不用微調!」
北村雖然不懂電玩是如何製作的,但卻比身邊任何人都懂得電玩「應該」要怎麼製作。
他比任何人都知道電子遊戲的「本質」是什麼。
這也是不被AI取代的唯一方法——比AI更了解專業的本質。
AI不笨,但AI不了解「本質」。
本質是「你」對領域事物最根本的理解
本質也是你為什麼相信「這才是最重要的」的理由。
所以,我指的本質,不是哲學課本上的抽象定義,
沒有標準答案,也不是完全主觀的偏好。
本質、觀點、洞察差異
- 本質(方向):你認為最重要的標準項目。
- 觀點(切入點):你選擇從哪個角度進入這個主題。
- 洞察(發現):你觀察到一般人沒發現、但其實關鍵的理解。
北村玲認為遊戲的本質是「遊戲性」,相信這是最重要的。
所以才不斷地分析其他遊戲「為什麼好玩」,並寫下原因跟筆記。
北村玲版本
- 本質(方向):遊戲性才是遊戲最重要的,這樣才能讓人們玩得開心!
- 觀點(切入點):從「操作手感」切入,分析《超級瑪利歐兄弟》的操作性。
- 洞察(發現):能透過加速度跑步機制,逐步加速,讓玩家更容易控制角色,做出精準跳躍,操作手感大幅提升。
如果另一個人認為「劇情」才是遊戲的本質,那他就會去研究各種劇情有趣、感動人的遊戲,像是《最後生還者》(一代喔!)、《巫師三》等作品,甚至會去研究電影、戲劇、小說的劇情結構,然後套用在遊戲上。
對本質的看法、詮釋、立場,甚至執著⋯⋯
當你展現了這些,人們將會看見AI生成不出的觀點、洞察,
你也就無法被AI取代。
你可能會覺得分析本質這件事很難⋯⋯
我不會故意說好聽話,沒錯,分析本質確實不容易,但仍有方法。
下面提供3個方法讓你訓練自己提煉出事物本質:
- 思考自己對某事物最根本的「興趣來源」是什麼?
- 將一件事情「解構」,拆解到最後,你認為最重要的那一項是什麼?
- 當你被「啟發」時,是什麼讓你有這種感受?
1.思考自己對某事物最根本的「興趣來源」是什麼?
你會被寫作吸引,也許是因為寫作能「抒發你的想法」,那麼「表達」對你來說就是寫作的本質。
有人可能是覺得「為什麼有些人的文章總是特別有說服力」,那麼他可能是被「結構」吸引,有結構的文章總是具有說服力。對他來說,「結構」就是寫作的本質。
2.將一件事情「解構」,拆解到最後,你認為最重要的那一項是什麼?
解構就是拆解,然後理解。
然後找出你認為最重要的。
「興趣來源」這是用「感受」來找出本質,
「解構」就是用「理性」來找出本質。
寫作可以拆解成
故事
文筆
結構
主題
標題
類比
表達
風格
情緒
立場
隱喻
目的(CTA)
等等⋯⋯
當拆解完畢,你就能開始找你認為的「本質」了。
3.當你被「啟發」時,是什麼讓你有這種感受?
通常我們被啟發時,都是因為知識觀點被反轉,
擁有反轉觀點的能力,通常是很重要的事,也就有可能跟「本質」有關。
當然這不是一定,所以當你被「啟發」時,就要感受、思考、分析。
越「虛擬」的專業技能,越需要洞察、鑽研本質。
如果你的專業技能屬於「實操類」,必須要在現實手作才能展現,
還是需要學習本質,但不是這麼必要,至少在被AI取代這件事上還不著急。
但如果你的專業技能偏向虛擬,例如
文章寫作(各行業的內容行銷、SEO、社群行銷等)
心靈成長
個人成長
財務規劃
戲劇
短影音、長影音
各項文科、跟文字相關的技能等等⋯⋯
那研究本質可以讓你寫出AI也想不到的觀點跟內容,
也就不用擔心被AI取代的問題了。
我已經分析出本質,但我要怎麼更深入,寫出不一樣的內容?
這是大課題,簡短來說,你需要
熱情
時間
沈浸
研究
只有這樣,才能挖掘出從來沒有人想過的觀點。
本篇文,便是深入挖掘寫作與專業後的心得。
當然,你還需要一點運氣。
這篇文會誕生,除了我一直對寫作的研究外,
更是因為我看了北村玲的故事後,
覺得很有趣,於是我用《寫作能力 MasterClass》中教的技巧,
去思考其中的意義,最終才得出「本質」的結論。
這是AI尚未觸及也可能無法生成的觀點。
我不是高手,怎麼能看出本質?
你不一定要是技術上的高手,才有資格談本質。
本質,有時不是靠技術訓練出來的,而是你是否願意「去感受、去覺察」,
那些你無法說出口卻一直牽動你選擇的東西,本質就藏在那裡。
1980年代的紐約傳奇畫家尚・米榭・巴奇亞斯(Jean-Michel Basquiat),
是個沒有正式藝術訓練的街頭塗鴉者,出道時年紀輕、技巧也不算成熟。
但他的作品中展露出了
「藝術是要表達種族壓迫與內心的原始吶喊」,這就是他對於藝術本質的看法。
他無法一開始就說出什麼是構圖、光影、色彩理論,
但他知道他認為藝術最重要的是什麼,也一直在實踐它,直至生命最後一天。
他畫出來的東西雖然「不工整」,但常被說「直擊靈魂」,
正是因為他對本質的執著,對觀者產生了共鳴。

AI越來越強,還是有可能面臨被取代的危機不是嗎?
AI不是沒極限,你的認知邊界就是AI的極限。
可以這麼說,80分的人生成的內容的極限就是80分,
不管是他的提問能力,對該領域本質的理解,
以及它本身的判斷力、認知能力,都已經局限在80分。
就算AI有辦法把它的邏輯理順、文字優化、結構變嚴謹,
仍然會被限定在80分內。
AI就像一把刀,能力強的人可以用這把刀做很多事,
當工具、防身武器、廚具、展示品,
能力不夠強,只會把它當成一個會刺傷自己的危險物品,
怎麼樣也想不到可以當野外必備用具。
總結

醞釀本質需要時間
《洛克人》雖然未來成為了大火的系列作,但銷量不溫不火。
在北村的堅持與帶領下,製作團隊傾盡全力在3個月內完成了《洛克人2》,
在這之後,《洛克人》才真正走上世界舞台,成為了一代傳奇電子遊戲。
這也代表,即使北村再怎麼了解「遊戲的本質」,仍然需要時間醞釀才能成功。
再怎麼好的開始,都需要時間,這便是內容創業的本質。
所以不用焦慮。
如果你正在努力找出自身領域的本質,深入挖掘前所未有的觀點,
那你已經在做AI做不到的事了。
本質,不是給天才的。是給願意多走幾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