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出 AI 想破頭都想不出來的高價值內容?

你相信嗎?《洛克人》的誕生,是從製作人打電動打到流血開始的。

1987年某天,日本卡普空公司裡。


一群人正在忙著紅白機的電玩遊戲《洛克人》(Rockman、Megaman)的開發工作。

但製作人——「洛克人之父」北村玲,卻一直在打電動。


《洛克人》在90年代風靡全世界,但誕生之前,沒人知道這會是一款怎麼樣的遊戲。


其他員工只是覺得「怎麼製作人一直都在打電動,沒在認真工作?」

結果才發現,北村打到手都破皮流血了。


原來他是透過「打電動」的方式分析其他家作品,

像是


《超級瑪利歐兄弟》的操作手感、

《惡魔城》中的怪物出現頻率、

《魔界村》的難易度等等,


雖然北村完全不懂程式設計,但他卻用「類比」(手寫在紙上)的方式做了各種筆記,


連程式設計師松島信行都驚嘆:

「北村玲的手稿筆記中的分析結果,可以直接用在遊戲中,甚至都不用微調!」


北村雖然不懂電玩是如何製作的,但卻比身邊任何人都懂得電玩「應該」要怎麼製作。

他比任何人都知道電子遊戲的「本質」是什麼。


這也是不被AI取代的唯一方法——比AI更了解專業的本質。

AI不笨,但AI不了解「本質」。

本質是「你」對領域事物最根本的理解

本質也是你為什麼相信「這才是最重要的」的理由。

所以,我指的本質,不是哲學課本上的抽象定義,
沒有標準答案,也不是完全主觀的偏好。

本質、觀點、洞察差異


  • 本質(方向):你認為最重要的標準項目。
  • 觀點(切入點):你選擇從哪個角度進入這個主題。
  • 洞察(發現):你觀察到一般人沒發現、但其實關鍵的理解。

北村玲認為遊戲的本質是「遊戲性」,相信這是最重要的。
所以才不斷地分析其他遊戲「為什麼好玩」,並寫下原因跟筆記。

北村玲版本


  • 本質(方向):遊戲性才是遊戲最重要的,這樣才能讓人們玩得開心!
  • 觀點(切入點):從「操作手感」切入,分析《超級瑪利歐兄弟》的操作性。
  • 洞察(發現):能透過加速度跑步機制,逐步加速,讓玩家更容易控制角色,做出精準跳躍,操作手感大幅提升。

如果另一個人認為「劇情」才是遊戲的本質,那他就會去研究各種劇情有趣、感動人的遊戲,像是《最後生還者》(一代喔!)、《巫師三》等作品,甚至會去研究電影、戲劇、小說的劇情結構,然後套用在遊戲上。

對本質的看法、詮釋、立場,甚至執著⋯⋯

當你展現了這些,人們將會看見AI生成不出的觀點、洞察,

你也就無法被AI取代。

你可能會覺得分析本質這件事很難⋯⋯

我不會故意說好聽話,沒錯,分析本質確實不容易,但仍有方法。


下面提供3個方法讓你訓練自己提煉出事物本質:

  1. 思考自己對某事物最根本的「興趣來源」是什麼?
  2. 將一件事情「解構」,拆解到最後,你認為最重要的那一項是什麼?
  3. 當你被「啟發」時,是什麼讓你有這種感受?

1.思考自己對某事物最根本的「興趣來源」是什麼?


你會被寫作吸引,也許是因為寫作能「抒發你的想法」,那麼「表達」對你來說就是寫作的本質。

有人可能是覺得「為什麼有些人的文章總是特別有說服力」,那麼他可能是被「結構」吸引,有結構的文章總是具有說服力。對他來說,「結構」就是寫作的本質。

2.將一件事情「解構」,拆解到最後,你認為最重要的那一項是什麼?


解構就是拆解,然後理解。
然後找出你認為最重要的。

「興趣來源」這是用「感受」來找出本質,
「解構」就是用「理性」來找出本質。

寫作可以拆解成
故事
文筆
結構
主題
標題
類比
表達
風格
情緒
立場
隱喻
目的(CTA)
等等⋯⋯

當拆解完畢,你就能開始找你認為的「本質」了。

3.當你被「啟發」時,是什麼讓你有這種感受?


通常我們被啟發時,都是因為知識觀點被反轉,
擁有反轉觀點的能力,通常是很重要的事,也就有可能跟「本質」有關。
當然這不是一定,所以當你被「啟發」時,就要感受、思考、分析。

越「虛擬」的專業技能,越需要洞察、鑽研本質。

如果你的專業技能屬於「實操類」,必須要在現實手作才能展現,

還是需要學習本質,但不是這麼必要,至少在被AI取代這件事上還不著急。

但如果你的專業技能偏向虛擬,例如

文章寫作(各行業的內容行銷、SEO、社群行銷等)
心靈成長
個人成長
財務規劃
戲劇
短影音、長影音
各項文科、跟文字相關的技能等等⋯⋯

那研究本質可以讓你寫出AI也想不到的觀點跟內容,
也就不用擔心被AI取代的問題了。



我已經分析出本質,但我要怎麼更深入,寫出不一樣的內容?

這是大課題,簡短來說,你需要

熱情
時間
沈浸
研究

只有這樣,才能挖掘出從來沒有人想過的觀點。
本篇文,便是深入挖掘寫作與專業後的心得。

當然,你還需要一點運氣。

這篇文會誕生,除了我一直對寫作的研究外,

更是因為我看了北村玲的故事後,

覺得很有趣,於是我用《寫作能力 MasterClass》中教的技巧,

去思考其中的意義,最終才得出「本質」的結論。

這是AI尚未觸及也可能無法生成的觀點。

我不是高手,怎麼能看出本質?

你不一定要是技術上的高手,才有資格談本質。

本質,有時不是靠技術訓練出來的,而是你是否願意「去感受、去覺察」,

那些你無法說出口卻一直牽動你選擇的東西,本質就藏在那裡。

1980年代的紐約傳奇畫家尚・米榭・巴奇亞斯(Jean-Michel Basquiat),
是個沒有正式藝術訓練的街頭塗鴉者,出道時年紀輕、技巧也不算成熟。

但他的作品中展露出了


「藝術是要表達種族壓迫與內心的原始吶喊」,這就是他對於藝術本質的看法。

他無法一開始就說出什麼是構圖、光影、色彩理論,

但他知道他認為藝術最重要的是什麼,也一直在實踐它,直至生命最後一天。

他畫出來的東西雖然「不工整」,但常被說「直擊靈魂」,
正是因為他對本質的執著,對觀者產生了共鳴。

AI越來越強,還是有可能面臨被取代的危機不是嗎?

AI不是沒極限,你的認知邊界就是AI的極限。

可以這麼說,80分的人生成的內容的極限就是80分,

不管是他的提問能力,對該領域本質的理解,

以及它本身的判斷力、認知能力,都已經局限在80分。

就算AI有辦法把它的邏輯理順、文字優化、結構變嚴謹,

仍然會被限定在80分內。

AI就像一把刀,能力強的人可以用這把刀做很多事,

當工具、防身武器、廚具、展示品,

能力不夠強,只會把它當成一個會刺傷自己的危險物品,

怎麼樣也想不到可以當野外必備用具。

總結

  • 本質是你選擇觀點與產生洞察的核心判準,一旦你清楚自己「為什麼而做」,AI就永遠只能模仿你的結果,無法替代你的起點。
  • 本質難找沒錯,但不是天分問題,是「你有沒有習慣觀察自己在乎什麼」。
  • 從興趣、拆解、啟發三個角度去看,你就能慢慢靠近自己的創作核心。
  • 一旦你能說出「什麼讓你有感」「什麼對你來說最重要」,你就已經在練本質了。
  • 越虛擬的專業,就越要靠對本質的洞察來生存,否則你很快就會被AI寫得比你還像你。
  • 當你找到本質後,唯有持續沈浸與研究,才能挖掘出AI無法模仿的觀點與深度。
  • 看見本質,不需要是技術上的高手,而是願意誠實地感受、覺察,什麼對你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 AI的極限,不在AI,而在你的認知;你有多深,AI就能走多遠。所以不用擔心被AI超越,只需要不斷提升自我即可。

醞釀本質需要時間

《洛克人》雖然未來成為了大火的系列作,但銷量不溫不火。

在北村的堅持與帶領下,製作團隊傾盡全力在3個月內完成了《洛克人2》,

在這之後,《洛克人》才真正走上世界舞台,成為了一代傳奇電子遊戲。

這也代表,即使北村再怎麼了解「遊戲的本質」,仍然需要時間醞釀才能成功。

再怎麼好的開始,都需要時間,這便是內容創業的本質。

所以不用焦慮。

如果你正在努力找出自身領域的本質,深入挖掘前所未有的觀點,

那你已經在做AI做不到的事了。


本質,不是給天才的。是給願意多走幾步的人。

    如何用7天時間、7封信,學會現在還能用的網路創業賺錢法

  • 如果想要長期賺到錢,必須要立刻知道的關鍵秘密(如果不理解這個秘密,你可能會不自覺被迫借錢渡日。)見第2封信
  • 自在工作能力的殺手級神秘配方,掌握後即可輕易穩定銷售任何產品(我10多年經驗的精華總和。)
  • 核彈級別的網路賺錢的終極秘密(我會告訴你我花了10多年找尋賺錢終極秘密的過程,以及我找到的答案。)見第5封信

P.S.訂閱還可以收到獨家行銷乾貨電子報哦!

About the author 

徹達 CHE TA

2012年,開始透過網站「搞怪魔術帽」銷售自己的魔術線上教學,而後「完全透過網路銷售產品」達到全職收入。
2014年,開始傳授他的實戰經驗,之後建立了「內容行銷魔術師」品牌,並且創造了一週六位數利潤、年收入七位數等成績。徹達也曾在高雄科技大學、中山大學、長榮大學等地分享他七年來的創業經驗。
2019年開始,他致力於推廣融合了「內容行銷」與「極簡主義」的網路創業系統「自在工作的極簡創業」,幫助人們用最極簡的方式在網路上銷售產品、自在工作。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
>